瑞士银行家:中国高净值客户担心在瑞士存钱会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安全

瑞士数家规模较大银行的高管均表示,由于一向秉持中立原则的瑞士继俄乌战争爆发后采取了强硬的制裁措施,因此,富有的中国高净值客户对于把钱存在该国的担忧与日俱增。

“我们对瑞士放弃自身中立立场不仅感到是惊讶,而且可以说是深感震惊,”某银行管理亚洲业务的董事表示:“我有统计数据为证,差不多有数百位原本考虑在瑞士银行开设账户的高净值客户现在已经决定放弃了。” 尽管中国企业蜂拥而至,争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集中上市、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但《金融时报》相继采访了瑞士规模最大的10家银行中6家银行的高级银行家,以获悉他们在接待私人客户方面的经验,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可谓大同小异。其中许多人表示,他们担心(瑞士自俄乌战争以来所采取的强硬路线以及相关制裁措施)会对利润丰厚的银行业务板块和银行方面未来业务增长的关键来源产生的“寒蝉效应”。 “(瑞方)制裁的问题已经摆在客户面前,”据一位受访的银行家表示:“去年年底,这绝对是客户群体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他们都在纷纷询问,他们的钱放在我们这里是否还安全。”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安可·瑞恩杰(Anke Reingen)强调指出瑞士此举对瑞士银行业产生的利害关系,而该行业在瑞士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的份额高达10%。 “亚洲长期以来都是瑞士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者,”她表示:“如果你去看一下那些瑞士银行的股价,就会发现它们与亚洲指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为有那么庞大的一部分收益都来自于亚洲地区,而且回溯过往历史,财富管理方面的盈利增长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亚洲地区。” 数家瑞士银行表示,他们已经在进行 “作战模拟演习”,考虑一旦(瑞士)与中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显著恶化,该如何应对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安抚他们最大的中国客户。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冯托贝尔银行(Vontobel Holding AG)负责研究银行业发展局势的分析师安德烈亚·文迪蒂(Andreas Venditti)表示,所有的瑞士财富管理机构,都不得不开始对该国近期采取的制裁方式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考量和权衡。“这是董事会和执行层工作议程上的重要话题,”他表示:“目前,他们全都在未雨绸缪,积极地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准备。” 自去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瑞士政府便与欧盟步调一致地对俄罗斯以及与普京关系密切的诸多俄罗斯富人悉数实施制裁。 而最近几周发生的几桩事件,进一步增加了上述国家及国际组织向中国实施制裁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在美国军事演习或军事基地附近观察到的中国所谓“间谍气球”事件和中国政府或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一位被派驻瑞士伯尔尼的美国外交官日前表示,他所在办公室的官员眼下正对中国人在瑞士的资产状况保持“密切关注 ”。 

其中一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银行高管坦言,在他看来,瑞士对俄罗斯客户采取行动的速度未免有些过快。“在某些领域,我们必须在(瑞士)将会参与和绝不涉足参与的事宜之间划出一条明晰的界限。” 瑞士政府坚定不移地主张该国素来秉持的中立性依然神圣不可侵犯;但同时也表示,针对俄罗斯所采取的制裁措施,涉及到要在“瑞士中立性的信誉”和俄罗斯 “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的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作出权衡的问题。 

尽管如此,瑞士联邦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就“中立”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议题,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辩论风潮,并公开主张与志同道合、立场相近者采取“更合作”的方式交流往来。 目前,瑞士仍然凭借其银行业掌管全球四分之一的跨境财富总量,维持着世界离岸财富中心领军者的地位。

根据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公布的数据,瑞士迄今已冻结了约75亿瑞郎(约合人民币562亿元)的受制裁俄罗斯人在瑞资产-而这仅为约7500名俄罗斯富豪在瑞士存放的总计461亿瑞郎(约合人民币3445亿元)资产中的一小部分。 对瑞士银行业而言,在过去的十年间,亚洲已经成长为一个愈发重要的盈利来源。

截至目前,瑞士政府并未披露过中国人在瑞士的资产规模状况。据一位瑞士银行家介绍,根据其个人经验,大多数中国客户都是事业有成、经营小规模生意的企业家,个人财富往往在1000万瑞郎至50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7476万至3.74亿)之间。 他表示,如果把这些人从瑞士银行业的客户名单中剔除,那么将对该行业造成重大打击。 

然而,瑞士财富管理行业的另一位资深人士对此所持态度却更为乐观。“我曾经和多名中国客户进行过交谈,尽管他们对于瑞士去年(针对受制裁俄罗斯人在瑞资产)采取的制裁措施颇为担忧和警惕,但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开瑞士银行。” “去年,中国与美国之间达成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292亿元)-这一局面并不会很快改变。”

相关新闻:瑞信危机下瑞士已不再是“银行业国家”

据瑞士《观察报》周六报道,由于其他行业对该国经济贡献占比加大,瑞士已不再是一个银行业国家。

几十年来,瑞士银行以保护客户隐私和资产著称,为全球的富裕人士、机构和公司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银行业也成为了瑞士的骄傲和象征。但在俄乌冲突和瑞信危机之后,瑞士银行业的百年信誉可以说是毁于一旦。

据瑞士官方数据显示,银行业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近8%缩减到4.9%。

尽管银行业停滞不前或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瑞士的保险公司正在增长,对GDP贡献约为4.1%。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KOF商业周期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Alexander Rathke表示,虽然银行业的地位在下滑,但其他领域出现了增长,例如制药或卫生领域。

据统计,制药和化工行业占瑞士GDP的比重达到6.3%,将银行业甩在身后。诺华、罗氏和龙沙集团等制药巨头是该国重要的增长动力。维多、嘉能可和嘉吉等大宗商品集团总部设在瑞士,去年为该国经济产出贡献近8.5%。

凭借初创企业、大公司和庞大的供应商网络,制药行业多年来年均增长5.9%。在西欧的大多数国家,工业产出正在急剧萎缩,但在瑞士,工业仍占经济产出的18%。

此外,时常被宣告死亡的钟表业,也在瑞士焕发了第二春。在过去两年中,瑞士手表需求空前繁荣,在2022年的出口额达到近248亿瑞士法郎。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的发展似乎并未冲击到瑞士手表业务,瑞士手表正在奢侈品领域攻城略地,这种积极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下去。

据这家瑞士媒体报道,瑞银收购瑞信将进一步削弱银行业对瑞士经济的重要性。但这恐怕不是瑞士政府想要的结果,目前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正摇摇欲坠。

在瑞士信贷银行被并购一案中,瑞士政府的操作让人瞠目结舌,不仅全程绕开了股东,还直接“赖掉”了173亿美元的债务。本周,瑞信的债券持有人已在瑞士发起法律挑战,反对监管机构在上个月做出的减记173亿美元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的决定。

此外,地处阿尔卑斯山的瑞士一直将自己视为欧洲的一个特殊存在:中立的调解人和理智治理的民主国家,瑞士的银行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全球富人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多年来,瑞士的这种特殊地位已被逐渐削弱。美国在2008年后颁布法律,要求瑞士的银行将美国客户的信息移交给美国国税局,此举对于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构成重击。

更关键的是,俄乌战争爆发后,瑞士有着200年之久的中立政策难以为继。瑞士加入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冻结了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