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持续上升,加之人民币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更多的基金公司正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类基金和股票类别,或正在考虑这种做法,以便从中获利。
实际上,虽然投资选项仍然匮乏,但现有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已涵盖了债券、基金、存单、货币互换乃至保险产品等各个领域。
一些基金经理认为,以人民币计价的传统基金股票类别在利用人民币升值方面具有超强的优势,它们既可以赚取汇兑收益,并且投资标的的回报率也高于通胀水平。本月,英国发逻资产管理公司(Pharo Management)公布计划,打算为一个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设立股份,这将是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中的第一家。发逻旗舰基金的投资者无须持有人民币,基金管理者能够处理兑换人民币的现汇交易。这凸显出投资者正高度关注美元的未来、以及被称为“红币”(redback)的人民币的日益崛起。
“之所以应当设立人民币股票类别,与设立欧元或英镑股票类别的理由是一样的,”发逻高级经理彼得•菲格曼(Peter Fegelman)表示。“投资者们正寻求持有美元以外的货币,而我们的确认为人民币将会升值。”
Stratton Street Capital投资经理安迪•西曼(Andy Seaman)则表示,该公司已有三年历史的人民币债券基金(Renminbi Bond Fund)具有优势。虽然名为人民币基金,其实投资于泛亚洲地区发行的多种投资级别信用证券,主要是主权或准主权债券。该基金完全以人民币进行对冲,去年的回报率为15.3%,总赎回收益率约为6%。
西曼解释道,通过购入不可交割的远期合约(NDF),该基金能够通过离岸市场投资于人民币。他表示:“对于不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这是很常见的做法。”
他补充称:“市场价格在离岸市场确定,而中国央行(PBoC)每天提供决定盈亏的定盘。”
去年年底,EFG的新资本富国债券基金(New Capital Wealthy Nations Bond Fund)也推出了一项美元人民币对冲的基金类别(由Stratton Street Capital担任顾问)。该基金可每日交易,是一只注册在爱尔兰的UCITS基金。
“我们相信人民币会升值。但如果直接购买人民币债券,顶多能得到2%到3%的收益率,由于通胀原因,可能会蒙受资金损失,”西蒙表示。“这种方式则能够在等待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提供一个赚取可观收益率的机会。西方国家的经济更为脆弱,其利率水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
在中国境外,人民币的使用较为有限,但需求十分强劲。据咨询机构估计,仅在过去6个月,外国人在香港离岸持有的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两倍,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合460亿美元)。咨询机构预计,人民币计价债券发行的星星之火很可能演变成燎原之势,尽管这些债券的收益率平均不到3%。
去年年底,美国土方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发行了1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成为继去年8月份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McDonald’s)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第二家涉足这一市场的跨国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发行均获得了超额认购。在此之前,中国财政部和几家银行及公司曾在香港进行过若干次发行。
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西盟斯律师事务所(Simmons & Simmons)的合伙人麦秀颖(Sau-Wing Mak)表示:“我天天都会接到金融机构或银行打来的电话,想发行一种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或金融产品……要么就是在考虑进行一次首次公开募股(IPO)。”
鉴于离岸人民币存款供应过剩,投资者有理由为新债券发行和新基金的推出额手相庆。咨奔商务咨询(Z-Ben Advisors)地区销售总监弗朗索瓦•吉尤(François Guilloux)表示:“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额相比,可供这些存款投资的金融工具太少。”咨奔的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基金管理领域的咨询公司。
人民币计价债券发行受到热捧,反映出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信心十足。但高盛资产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长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去年认为,考虑到人民币债券提供的收益率较低,各方争相提供此类投资产品的情况“有点儿怪异”。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如此,萌芽之中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对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来说至关重要。
政府的严格限制,目前严重制约了流入内地投资市场的离岸人民币数额。但中国政府暗示,将采取行动放宽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CSRC)今年将推出所谓的“小QFII”计划,QFII指的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小QFII”计划将允许内地券商和基金公司代表外国投资者,直接用人民币投资于内地股市和债市。
吉尤指出:“这将使外国投资者有机会加大自己投资组合的货币多元化,[并]通过本地投资专长获益。”2003年,中国政府出台了QFII计划,允许若干大型外国投资机构用外币在内地投资。目前,该计划是外国投资者用来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和债券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