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评中国与G20在汇率问题上达成妥协

中国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其他成员国就汇率问题达成一定妥协,西方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 2月19日的报道说,在法国和德国劝说中国接受一项妥协性建议后,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判断一国的经济和财政形势何时将给其他国家造成问题的指导原则达成了一致。这项妥协性建议的内容是,将一国的汇率作为衡量这个国家是否会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问题的指标之一。

报道说,中国原本试图将汇率和外汇储备排除在衡量经济失衡度的指标体系之外,但在与法国和德国讨论后,中国同意将这两项指标包括进来,不过在各方达成的协议中,对这两项指标的强调度不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预期。

美国彭博资讯 2月21日的报道说,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一开始拒绝将汇率列为经济预警指标之一,因为担心这一指标会被用作反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武器,但最后还是作出了妥协,不过中国也成功冲淡了会议公报中对汇率问题的强调度,并且使其他国家同意不将外汇储备多寡用做衡量一国经济是否失衡的指标。

报道说,在此次20国集团巴黎会议前夕,中国为了缓和与西方国家的摩擦将本国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一年之内的第八次上调,中国官员还暗示说,为抗击国内通货膨胀中国将进一步延长已历时四个月的加息周期。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月19日刊登法新社的报道说,在20国集团巴黎会议上,与会各国对于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内部指标有哪些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大家认为这些指标应该是公共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以及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水平。各国存在争议的是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外部指标有哪些。

报道说,此次巴黎会议的最后公报说,在监督贸易平衡和投资流动情况时,应“充分考虑(各国的)汇率、财政和货币政策。”报道认为,这暗示汇率只被作为一系列需予以考虑的政策之一, 而这正是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