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弱美元使美国很受伤?

美元在走软。美国人应为此担心吗?

总的来说,还不用,但形势不利。

最近一些有关美元的言论让人目瞪口呆,甚至令人恐惧。那些具体的字眼传达出一个可怕的讯息,即“更软”的美元意味着“更弱”的美国。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言论和图表的言外之意是,人们很早以前预测的美元大崩溃现象已经出现了,美国即将被世界所“注销”。

美元还未崩溃。这点很重要。

当汇率可自由浮动时,美元下跌到目前为止主要说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以不同速度向前发展。

美元下跌毫不奇怪。这是可以预料到的结果,因为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为恢复美国经济增长而大印钞票(增加货币供应、使货币贬值)。另外,又因为货币会朝着收益率更高的方向流动,所以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急于在加息速度上超过美联储,而此举的必然结果便是美元下跌。

到目前为止,股市和债市表现平静,这是一个令人安慰的迹象,表明虽然美元最近走跌,但并不意味着其它国家对美国失去信心。

一份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汇率分析报告显示,美元曾在1985年飙升,里根(Reagan)政府为让美元贬值不得不寻求国际帮助,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美元有涨有跌,然后在21世纪头十年的中后期开始稳步下跌。这种下跌趋势在金融危机期间曾因资金涌向安全资产而一度被打乱,但危机过后便继续呈下跌之势。(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可喜的迹象,表明投资者为避险而纷纷买入美元的恐慌景象结束了。)

宏观来看,自从1973年全球主要货币开始浮动以来,如今的美元汇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较30年前下跌了13%,较2002年接近峰值的高位跌了28%。

跌又怎样呢?美元继续下滑会让美国人更穷,也就是说,美国人拿同样的薪水可买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少了。而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意味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在今天的美国社会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可能以后会是个大麻烦。

另外,美元继续走软还可推动美国出口企业,能让它们所卖的产品对外国人来说更加便宜,这一点很重要,而此时美国的行动计划就是要增加对出口的依赖,减少建筑和消费借贷和支出。

毕竟,世界各国接受浮动汇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样的制度安排给了美国这样有长期巨额贸易赤字的国家和中国这样有大量贸易盈余的国家一个途径去重新平衡贸易量,而不是用其它更为痛苦的方法去调整。历史上,死守金本位制(即固定汇率制)是“大萧条”发生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说这就是造成大萧条的直接原因。而今天,希腊、西班牙和爱尔兰由于加入了欧元区而无法降低币值,所以只好通过降薪和降价并经历衰退来重获竞争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无所畏惧:美元币值已经大幅跌落,幅度可能已经足够将贸易赤字降到可持续的水平。但是,一旦市场开始变动又往往会矫枉过正。一个严重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波动影响,哪怕它享有借入本币的便利。

如果每个人都相信美元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看上去情况似乎是这样),如果美国被普遍视为一个衰落的帝国,那么不用费多少劲儿美元就会开始坍塌。想想华盛顿陷入的僵局,再加上中国有关在美国国债之外进行外储资产多元化的言论,以及欧佩克(OPEC)准备以一篮子货币代替美元给石油定价的传言(这些传言甚至都不必是真的),所有这些都发生在欧洲各国准备重新整合蓄势待发的时候(欧元是美元惟一的竞争对手)。

财政部长盖特纳(Tim Geithner)和美联储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正是看到了这种风险,担心那些“美国正试图压低币值”的信口之言会增加崩溃的风险。所以他们谨慎地选择措辞,总是提倡“强势美元”,相信美元的坚挺最终会反映出美国经济的活力以及美国承诺的稳定的低通胀。他们坚持说美国并没有打算通过本币贬值刺激出口(就像他们指责中国所做的那样),但他们也从没说会采取什么措施让美元升值。

但如果美元崩溃,口头上的表示并不能保护美国经济。其结果是股市和债市低迷,利率上升,打乱本已令人不安的缓慢经济复苏。

因此,外界广泛流传一个盖特纳和贝南克开出的药方:降低美元崩溃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美国的政界人士展现出意志、技巧和共识,才能让美国的财政政策较快地走上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