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复苏乏力到主权债务危机,当前欧洲企业的烦心事还真是不少。这还不够,汇率问题也跟着添乱。受美元和欧元贬值影响,不论是矿业巨头,还是瑞士钟表制造商,眼看企业利润受到侵蚀,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无奈之下,部分企业已开始重新思索,运营基地到底该安在何处。
外汇问题的确不可小觑,但企业的应对方式各有不同。以矿业公司力拓股份有限公司(Rio Tinto, RIO.AU, RIO)、Xstrata (XTA.LN)和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为例,由于澳元等货币大幅升值,汇兑因素对三家公司上半年利润的冲击总计达到21亿美元,相当于总利润的16%。不过这几家公司均未就外汇敞口采取对冲措施,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往往可以抵消矿业生产基地所在国货币升值所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这些公司也担心无法把握对冲的分寸,因为即使对冲得当也不见得会有多少益处,而一旦失误,又有后果需要承担。
其他行业面临的问题则更加迫在眉睫。譬如,瑞士跨国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来计,但生产成本却以瑞士法郎来计。由于瑞士法郎今年强劲上涨,钟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 SWGAY, UHR.VX)就在担心,要想实现70亿瑞士法郎的收入目标,恐怕先得应对汇兑因素所造成的10亿瑞士法郎(合12.6亿美元)冲击。食品巨头雀巢公司(Nestle SA)则预计,以业务所在国货币来计,上半年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2%,但如果兑换成瑞士法郎,利润反而会下降8.5%。
要想找到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单纯的汇率波动并非易事。企业固然可以通过衍生品来对冲未来的汇率波动,确保利润不受汇兑因素侵蚀,但对冲规模着实不易把握,特别是在经济形势缥缈不定之际,企业很难对自身盈利水平作出准确的预测。更何况,由于相关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利润报表中反映出用于对冲的衍生品市值的变动,企业利润水平的波动反而会加剧。
企业财务人员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外汇期权来对冲汇率波动。据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的六个月,非金融类公司的外汇期权交易额约占伦敦日均外汇交易额的22%,之前的六个月则为11%。不过,通过外汇期权对冲就难免要向银行支付昂贵的前端佣金。
而且,要想减小汇兑风险,企业最好还是作长期打算。Lonza Group (LONN.VX)及Clariant (CLN.VX, CLZNY)等瑞士化工企业已在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往国外,以便收入和成本不致因为汇兑因素出现太大偏差。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EADS, EAD.FR, EADSY)也表示,将在美国寻求收购机会,以期缓解以欧元计算生产成本但以美元计算销售收入的难题。鉴于外汇市场越来越变幻莫测,部分欧洲企业已开始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