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会结束,但不会很快结束。问题是如何在联系汇率制度结束之前的这段等待时间里获利。
在纽约,结束联系汇率制度的理由看来显而易见。由于美国经济恶化、美元走软,与美元挂钩的港元随之走软。这会增大通胀压力,加剧资产价格泡沫。与此同时,香港的命运更加紧密地与金融体系开始慢慢开放的中国内地联系在一起。在联系汇率制度有朝一日将结束、港元会随之升值的预期之下,买入期限较长的港元看涨期权是非常合理的。
1月拍摄到的香港夜景,图为“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的场景。
但在香港,理由则没有这么一目了然。人们对联系汇率制度有着强烈的好感。自1983年以来,联系汇率制度支撑了香港数十年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联系汇率制造成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代价非常高。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7.9%,房价则在飙升。不过,作为贸易和金融中心,全球经济出现任何的下滑,香港都会受到打击,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即使价格上涨压力没有减轻,香港金管局对通货膨胀也有着很高的容忍度。汇丰(HSBC)亚洲经济研究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12%以上,却丝毫没有动摇联系汇率制度。
从较长远的角度看,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减弱,这将更有力地证明应该打破联系汇率制度。如果内地采取使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措施,游戏规则将会彻底改变。不过,人民币完全可兑换需要多年才能变为现实。在联系汇率制度结束的时间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除买进到期时可能一钱不值的期权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获利的办法?
一种可能是,干脆买进港元计价的资产,比如房地产或股票。好处是:在港元依然与美元挂钩时,买进港元计价的资产有可能获利。以房地产为例,走软的美元使房地产对国际买家来说更加便宜,而且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港元利率很低。至于香港股市,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收入以人民币计算的内地企业,随着目前人民币兑港元的升值,这些收入折算成的港元也在增多,使公司业绩显得更加强劲。
显然,假如港元重估,这类资产的投资者会因汇率而获益。但他们也会因港元资产的价格可能大幅波动而承受风险。一定程度上由于来自内地的资金,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不过升速目前已开始放缓。如果结束联系汇率制度,将使香港房地产对外国买家来说更加昂贵,进而可能会加大价格下行压力。
对于那些愿意长期押注香港的人来说,他们的投资有朝一日可能会因港元的重估而升值。不过,那些希望直接投资港元的人总有办法将手里的现金用起来。将现金从美元转为港元,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港元和美元利率是相互跟随的。由于港元不太可能贬值,港元的重估可能会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