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金融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加快对外汇OTC零售商的金融监管。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近3年的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CFTC再授权法案》使CFTC全面监管场外零售外汇业务。
2008年5月22日,通过《2008年CFTC再授权法案(CRA)》,CFTC获得授权,对场外零售外汇领域(即OTC外汇交易,目前外汇经纪商的业务多属此领域)的交易活动予以监管。对从事零售外汇业务的经纪商,需设立一个单独类别。这个类别就是2010年新设立的REFD(Retailed Exchange Foreign Dearlers,零售外汇交易商)。另外,对外汇经纪商设立最低资本金要求2000万美元。
在这项法案中,CFTC获得了尚方宝剑,可以对场外零售外汇活动设定规则。在统治外汇经纪商的旅途上,CFTC获得了里程碑式的法律授权。
第二阶段,《Dodd-Frank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要求监管机构尽快”完善行业规则”。
2008年7月21日,国会通过《Dodd-Frank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法案明确要求:
美国所有零售外汇活动都需遵守美国联邦法律,这意味着早先监管疏松的场外外汇交易已经成为美国领导们关注的焦点领域。
要求监管机构根据新形势,尽快完善并实施零售外汇监管规则。此规定直接导致近来数个月的行业动荡–例如CMS出售零售账户等,据市场分析,不管经纪商怎么辩称什么”战略转型”,实际上多与此法令的强制和快速推出有关。
另外,这项法案也要求经纪商加强信息披露,每个季度均需披露美国交易账户的数量,以及盈亏的比例。
第三阶段,CFTC发布并执行最终的行业规则,从而满足了上述两项法案的要求。
在2010年10月18日,美国外汇行业开始了”去杠杆化”进程。外汇经纪商的美国账户杠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主要货币的杠杆调整为五十比一,而次要货币对则调整为二十比一。
在2008年12月,尚有CMS、MG等20家左右的外汇经纪商活跃在美国零售外汇舞台上。时过境迁,随着美国强化监管,抬高门槛等,在2010年,一些美国经纪商已经是花落自漂零,恋恋不舍地退出了竞争的行业竞争。据估计,大约有10家左右的经纪商得以光明正大地落足于REFD监管类别,继续在美国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别了,CMS,MG,EasyForex。
经纪商(美国) 现况
OANDA万达 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FXCM福汇 即将上市
Gain Capital嘉盛 即将上市
FX SOLUTIONS 继续营业
PFG美国百利 继续营业
IBFX银特贝克 继续营业
IG Markets 继续营业
FOREXCLUB 继续营业
GFT Forex 继续营业
MB Trading 继续营业
从2008年末至今,以下外汇经纪商陆续退出了美国零售市场。
EASYFOREX 停止美国零售外汇业务
IKON GM 于10月停止美国外汇零售业务。
MG 被嘉盛收购零售账户
CMS希汇 被嘉盛收购零售账户
ITRADE 福汇收购其美国零售业务
GFS 停止美国外汇零售业务
Bacera百汇 停止美国外汇零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