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降至50:1 CFTC终妥协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以下简称CFTC)于8月30日公布了最终版本的新零售外汇市场规则,放弃了此前备受争议的将交易杠杆降至10:1的提案,不过杠杆比例依然降至最高50:1的水平。

新规初案曾要求将主要货币的交易杠杆由现行100:1调整为更严格的10:1。不过该计划遭到了交易员、投资者甚至国会议员的一致反对,人们担心它将可能扼杀美国经济产业。CFTC最终放弃了该项提议,将主要货币对的保证金比例降至50:1,其他货币对的保证金比例降至20:1。

与此同时,CFTC赋予美国全国期货协会(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NFA)在该参数基础上,自行调整保证金比例的权利,以及对主要货币对的认定和调整的权利。

除了对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外,新零售外汇市场规则还要求包括经纪商、交易顾问和货币经理人在内的几乎所有零售外汇帐户都必须在CFTC注册,并成为NFA会员。这或许意味着美国投资者将无法在本土享受非美国企业提供的外汇零售服务,并可能导致数百万美元的零售外汇交易资金转向美国境外,寻求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交易条件。

监管升级后果已然显现

尽管最终出台的CFTC新规将保证金杠杆比例锁定在50倍,但自2008年10月开始的监管升级措施已对全球外汇市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众多交易商纷纷进行战略转移,注册美国以外的公司以寻求留住希望寻求更高杠杆和更大交易自由度的投资者。

其中福汇(FXCM)自2008年就将战略重心自美国转向对交易限制更为宽松的英国,大量外汇零售帐户在2009年7、8月间自福汇美国转至福汇英国帐户。知名外汇交易商OANDA则在2009年于新加坡建立OANDA万达亚太私人有限公司,迈出走向海外的重要一步。而包括FXDD、Easy-Forex在内一大批零售外汇交易市场新兴力量也均选择欧洲注册,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宽松的交易规则。

此外,无论是提高外汇经纪商(FDMs)净资产准入门槛,取消锁单功能,还是调降保证金杠杆比例,都大大影响了美国在外汇零售领域的领先地位。全球外汇交易重心也逐步从美国纽约重新回归英国伦敦,而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令该地区外汇交易量在过去3年中猛增。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9月1日公布的三年度报告中称,外汇交易量在过去3年内激增了五分之一,截至今年4月,日均外汇交易量达4万亿美元。

报告显示,伦敦超越纽约重新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一些大型亚洲外汇市场及包括巴西和土耳其在内的周边市场也在过去3年内实现交易量激增。

报告显示,英国3年内全球营业额份额增幅超过2%,至36.7%。美国的份额则以0.5%的增幅缓慢增长,至18%。与此同时,新加坡4月份日均外汇交易额升至2660亿美元,由此成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香港外汇交易总额则在过去3年中增长近三分之一,亚洲重要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日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