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外汇市场展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指中国经济还可以快速增长十年,并维持长期的顺差;最坏的时代是指全球将长期处在通货膨胀之中。2010年看似很平常,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一个时代。

一、美元应贬值而不贬值

如果说2010年美国经济能有什么引起全球关注的,那就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曾几何时,“定量宽松”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目前,却被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所采用,真是匪夷所思。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处在困境的时候,往往会高估救命稻草的作用。看来,国家也不例外。

作为二战最大的受益国,美国长期领受着尊荣独享的优越地位。一、美元霸主地位;二、军事霸主地位;三、经济霸主地位;四、科技霸主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构筑了高成本的社会运行方式。表现在:一、高成本低效率的政治模式(法案太多,有用的太少);二、高成本低效率的经济运行方式(经济诉讼层出不穷,商务成本太高);高成本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拆除公共交通,代之以家庭汽车)。

至少,这种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给美国带来很大困扰。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军事、政治、美元的霸权地位,攫取别国利益;另一方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凭借顺差下的“美元荒”,将美元相对于资产的高价格加诸四方。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美国凭借高利率,打压了油价,并带来了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八五年,美国凭借“广场协议”,压迫日、欧货币升值扭转了贸易逆差局面。九十年代,又通过强迫发展中国家接受“新自由主义”主张,廉价获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型产业。

然而,世事无常,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具有永远的生命力。欧洲的觉醒最终导致了欧元的诞生,发展中国家的觉醒强调了产业自主性。那么,美国长期豢养的虎狼之师门,除了反噬自身以外,别无他途。于是,“次贷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当金融机构以“次贷危机”反噬自身的时候,美国政治体制终于作出了反应。于是,奥巴马不惜其政治前程,前所未有地对金融机构动了真格。但美国的“三高”问题非一日之寒。知之乎?治之乎?

所以,在笔者看来,尽管“定量宽松”是一根不起作用的救命稻草。但除了这个,真的没有了。不难想见,美国必然会将“定量宽松”坚持到底。因为,美联储比谁都明白,“定量宽松”会使美元对于资产贬值,但却不会对其他货币贬值。

二、欧元应解体而不解体

一部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一部战争的历史,一部思想的历史。远的不说,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遭受重创的国家渐渐明白,战争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欧洲。于是,相关国家在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基本设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欧元纸币终于在2002年1月1日取代13个国家的货币在欧元区流通。真可谓艰辛!

2010年对于欧洲而言可谓“主权债务”危机之年。从年初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到年末的爱尔兰危机,受到牵连的还有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等。为什么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总是象一个幽灵在欧洲阴魂不散呢?

主要是由于欧洲一体化不完整。目前,欧洲一体化主要是贸易、货币、投资的一体化。更为广泛的一体化包括财政政策一体化,政治体制一体化,人口整合、语言整合等都不具备。欧元区最根本的整合是形成多民族国家,舍此之外,都必然存在缺陷,为危机埋下祸根。

欧元的诞生,使得欧元区各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货币,当然也就失去了货币政策,更别谈货币政策独立性了。面对“次贷危机”的冲击,财政政策是唯一的应对手段,不可避免地扩大国债规模。只要国际评级机构一纸报告,“主权债务”危机应声而至。

特别是,德国是欧元诞生的唯一赢家。因为德国强大的产业能力、资本实力在不设防的欧元区肆意生长,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欧元区是德国的欧元区,而德国不是欧元区的德国。

尽管如此,从欧元区对于“主权危机”的挽救努力看,还是不遗余力的。欧元区下一步的目标在推行政治一体化,即“欧洲议会”。尽管欧元区困难重重,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解体。

三、全球将长期处于通胀之中

后工业社会基本格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将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将长期低迷。这是技术发展规律所导致的。技术不可能维持一种线性发展,而是分层级发展,层级与层级之间相当漫长。除了短暂的技术爆发期,技术传播远远快于技术发展。

但源于已经形成的国际政治、货币格局,发展中国家往往没有多大发言权和选择余地。诚如当下,国际货币由美元、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共享,几乎没有发展中国家货币。而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存在各种各样问题,全球国家对于国际货币的选择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量化宽松”,而美元仍然不贬值,在于没有选择余地。因此,笔者预计2011年美元对欧元汇率将维持在1.2—1.4的小区间波动。

正是在这一情况下,人民币被寄予厚望。官方层面,美国政府一直压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阻遏中国经济增长。市场层面,各类游资通过各种渠道潜入中国,造成了经常项目顺差巨大的假象。而中国政府则一贯主张人民币汇率是内政,人民币汇率自主性至关重要。其着重点在于吓阻游资流入,防止快速升值。因此,笔者预计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大致上在2%的水平。

源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性低迷,美元的“量化宽松”势必导致其他发达国家的效仿。发达国家竞争性“货币宽松”虽然不会影响到相互标价的汇率,却必然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因此,长期全球性通胀是必然结果。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通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