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致远:2010年底事件 – 外汇市场盘点

即将过去的2010年对国际宏观经济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自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不同刺激方案救市。美联储宣布中长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已避免国内通货紧缩的危险;韩国政府追加17.7亿韩元政府支出,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率提高1.5个百分点;欧盟提出”共担就业责任”的建议,设190亿欧元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中国亦推出4万亿的政府刺激方案。纵观2010的后危机时代,一方面是全世界的资本流动性充足,造成居高不下的货币超发,推升物价快速上涨。一方面是接连不断的债务危机,牵动投资者神经。迪拜世界的一声宣布延期还款,拉开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贯穿2009-2010上半年的希腊危机让投资者意识到,危机还未曾远去。继希腊债务危机之后,爱尔兰亦步其后尘,IMF(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联手向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葡萄牙、西班牙也有不同程度的牵连。只此年终之际,我们做一次货币市场盘点,敬请关注。

■美国经济状况

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也是金融危机的发端。美国的经济在2010年仍然深陷泥潭之中。金融危机之初,美联储为维护国内金融体系稳定,保证市场流动性,拯救岌岌可危的房地产市场,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放出1.5万亿美元。充足的货币供应帮助美国银行体系度过难关,美国经济尽管复苏步伐缓慢但依然向上,2010年上半年的美国经济表现不俗,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很大的改善,期中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传统强项,表现向来不俗,只是在美国的GDP构成中,比重逐渐缩小。最能直接反应经济复苏,与民众消费意愿的便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与非农就业人数。非农就业人数由2010年1月公布的2009年12月份的-8.5万陡然激增至2010年6月份公布的5月份的+43.1万。失业率虽然保持在9%以上,但不断增长就业人数使投资者充满希望。下半年的美国经济急转之下,失业人数攀升,双底衰退的观点冲击市场。美联储再次实行量化宽松(QE2)分8个月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以稳定国内物价,降低国内的失业率。受此影响美国经济数据逐渐好转,但各个行业的表现依然是参差不齐,这也加大了QE2效果的不确定性,这也造成了近期日元,瑞郎,黄金等传统避险品种的上涨。

■欧元区经济状况

贯穿2009后半年至2010全年的并非欧元区的经济衰退,而是来自欧元区内各成员国的债务危机。自迪拜世界宣布延期偿还欧洲债权人债权之后,债务违约风险便成市场的关注焦点。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拉开希腊危机的序幕,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希腊危机掀开债务违约的冰山一角,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葡萄牙、爱尔兰,包括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希腊在获得90亿欧元资金贷款后度过危机。这个时间段刚好发生在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的阶段,随后德国、法国强劲的经济数据暂时掩盖了成员国的危机市场焦点也转向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美国量化宽松之后,爱尔兰危机浮出水面。与希腊不同的是,倔强的爱尔兰面对逐渐升高的融资成本,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匮乏,却拒绝接受欧盟的贷款援助,救助计划一拖再拖,主要原因是爱尔兰担心救助计划附带增加企业税的苛刻条件。同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融资成本不断推升,迫使爱尔兰接受IMF与欧盟的联合救援。爱尔兰的问题暂时得以解决。欧元区成员国也集体进入”减赤”的计划之中。债务危机是欧元长期承压,如果无法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债务危机的提案,欧元将长期受压。作为成员国的龙头,德国的经济保持了强势的复苏,贸易额稳步攀升,应归功于德国传统的严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欧元的区内的贸易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

■黄金、石油大宗商品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忙着拯救脆弱的实体经济,始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横行世界,各国都加大马力开动印钞机器大把向市场洒钱,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加入让本国货币贬值的行列,这为长期通货膨胀埋下了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加上不断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人们越来越对经济丧失信心,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日益加深,于是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风港走上了风口浪尖。2010年黄金的走势可谓是一飞冲天,自从2010/02/05黄金打出年度最低点1043。75开始,黄金开始一路飙升,屡创历史新高,到12月7日最高达到1430。95,涨幅高达37%,这完全得益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措施所引发的人们对长期通货膨胀的担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朝鲜与韩国不断升级的地区摩擦,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乱世黄金”,地区争端无益给黄金的大牛势凭添了一股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直至2011年6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长期通货膨胀依然会对黄金构成强有力的推动,金价有望再创辉煌。

2010年,石油受世界各国大把向市场洒钱救市带来的乐观预期,一路向上,在市场预期中国将带领世界经济持续复舒以及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下,石油上涨了13%,从80美元/桶在年尾站上了90大关,国际能源署2010年不断调高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预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高石油的作用;在有利的市场需求带动下,石油2011年仍有望延续涨势。量化宽松的效果暂时会刺激经济,但中期来看可能会因为油价高企而反过来制约美国经济的复苏。

■各国经济政策、利率决议回顾

在美联储4月份央行纪要会议上,美联储讨论出售其在金融危机期间购入的1.25万亿抵押支持证券,当时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尽管失业率依然保持在9%以上,但非农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市场纷纷认为美国将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给投资者以无限憧憬。恰逢欧元区希腊危机上演的如火如荼。德国的经济复苏出现衰退的征兆,但在6月份会议上委员们普遍认为资产出售应该暂时停止。随后美国疲软的经济数据与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迫使美联储考虑加大经济刺激的力度。以挽救美国经济,避免出现二次衰退的情况。在11月3号的会议纪要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不变。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买入6000亿美元长期债券,平均每月购买规模为750亿美元。此时美国经济复苏面临通缩风险,通胀离目标水平偏离。近日随着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实施,美国的经济又逐步向好,但参差不齐的经济数据加之高企的失业率并未得到改观。

欧洲的实体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因此欧洲央行2010年的经济政策基本上保持了温和的态度。但如何化解债务危机,目前成了头等大事,前期欧央行面对希腊危机,心存侥幸,希望通过微小的动作便能化解危机。多有”蒙混过关”之嫌,但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已摆在面前,无法逃避。欧盟内部也在讨论如何彻底的根治债务危机的”病根”。2011年度,可能不会出台根治的良方,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澳大利亚国内受商品市场的推动,2010年度可谓独秀一枝,受益于量化宽松,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超发的原因,澳元一路走高,澳洲国内通胀水平略显增强,11月25号澳联储加息25个基点。以控制国内的通胀压力,澳元的走强也同时缓解了澳大利亚国内的通胀压力,因此澳联储在12月份的会议纪要中认为中期澳元没有加息的必要,原因是澳元已经走高,而且上次的加息行为已经基本抑制住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