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汇保证金的监管模式

这个帖子是扫盲贴,给不懂的朋友。所有内容均凭记忆原创,可能有不太准确的地方,欢迎指证。

首先,外汇保证金在中国是不合法的。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简单点说,做为公民,你没有自由持有和兑换外汇的权利。但目前的管制已经松动很多了,个人已经可以持有和兑换一定的外汇,但保证金交易目前在国内仍然是禁止的(好像是根据94年国务院的发文,具有法律效用)。

问题又来了,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所谓的外汇保证金,本质而言并不是在国内交易的,这种情况应该如何界定?答案是没有界定之前,都不属于违法,法的精神是法不禁止皆可为。目前官方对这种方式提出最明白的提示是:不受中国法律保护。

既然不受中国法律保护,那么,受到交易地的保护和监管就非常有必要了。否则的话,你的钱就成了唐僧肉了,谁都想吃一口。

下面,我来说说各个地方的保证金监管模式:

最高开始保证金的国家,应该是英国,英国模式应该说是最完善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帐户是分离帐户;第二,发生公司倒闭的情况,由FSCS负责赔偿最高不超过48000磅的损失。FSA的监管应该说非常严格的监管,但问题在于,在开户的时候,公司必须站在FSA的立场,对开户人进行严格的身份确认。因此,非英联邦国家的公民开户,会要求你必须有英国法律认可的人士的证明。部分公司可能不用,但不知道这些公司是如何通过FSA的审核。

对应英国模式的,就是美国模式了。美国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监管也严格,但对客户资金的保障则很少了。帐户不是分离帐户,也不会有任何赔偿,公司破产的话,你做为公司的一般债权人,需要由破产法庭作出判决才能取回可能所剩无几的资本。美国的公司开户,往往不需要任何证明,自己扫描证件,发送给公司,就可以开设帐户了,甚至有些公司中文的证件都是接受的。另外,美国已经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缺陷,因此提高了门槛,要求本金必须在2000万美金以上,可能是全球最高的本金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的风险,但并不是全部的风险,瑞富的例子可以参考。

另外,还有几个国家的模式也很有意思的,但不是主流。

日本是用信托帐户,简单点说,你开外汇保证金帐户,事实上就是在信托公司开户,由信托公司和保证金交易商结算。如果交易商破产,就直接由信托公司退还资金给投资者。

新加坡由MAS监管,其模式类似英国模式,但有点不一样。新加坡不会赔偿投资者,但根据法律,会要求交易商必须在全球性的大银行开设一个分离帐户,存储客户资金。

香港由证监会监管,但模式有自己的特点。香港也一样没有赔偿,而且帐户也不是分离帐户。但香港会要求交易商在进入香港的时候,存入2000万港币给证监会做为客户赔偿保障金,如果破产,希望这些资金够用吧。

澳大利亚好像也是由证监会监管,但具体模式就真的不知道了。

加拿大好像也有自己监管模式,具体,还是不清楚,呵呵。

事实上,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美国、英国、香港和新加坡,对这些模式了解多一些,不会有坏处。

我个人是很认可英国和新加坡的模式,毕竟,在这里,客户就是客户,不必承担交易商的破产风险。而在美国和香港,还是祈祷你的交易商稳稳当当,以此来保障你的资金安全吧。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开户的选择确实很难,特别是在大多都不懂多少英语的情况下。但事实上,开户真的只是一个很初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之后的交易。就算你有最好的交易商,最好的执行了你的所有交易,但你需要知道,你的交易对手可就没有这么善良了。换言之,我们的对手可能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跨国公司或者经过时间检验而存活下来的投机客。绝大多数人是注定要被淘汰的,可能,有你,也许,也会有我自己。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可以有那么多的选择,那么多的自由。当我们为了交易,对比世界的监管模式,一家一家的交易商去咨询能否开户的时候,同为华人,他们却能在自己家门附近,找到符合当地法律的顶级交易商。而且,世界顶级的交易商,我们是无法开到帐户的,Citi Fxpro、DBFX、MF Global我们都无法开户,一流的交易商,会有很多的限制,能开到户的也寥寥无几。Saxo Bank、IG Markets会让你在新加坡开户,但流程开下来,你会很痛苦的。

至于离岸银行帐户,就什么都别多想了,香港能开帐户,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如果你去到新加坡,还能多一个地方吧,但也只有这么多了。

真的希望大家能多讨论交易的问题,别再围绕开户这种低级吵来吵去了,有什么意义呢?吵,能解决问题么?能赚到钱么?

该做什么做什么,该投诉的投诉,该请律师的请律师,不就得了么?炒得再凶,除了伤害自己人,别人在乎么?

还有,真的不希望见到某些人以无知为傲。